12月5日,由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和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主办的“2021全媒体全球传播(复旦)论坛:数字文明视域中的全媒体研究”在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来自国内外不同学科的顶级学者和专家,围绕全媒体研究和全球传播的相关议题开展了积极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贡献了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响应上海市杨浦区的疫情防控政策,本次论坛的所有沪外嘉宾均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线下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式于5日上午在WilliamHill官方网站复宣酒店四楼报告厅举行。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院长助理张殿元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张殿元教授指出,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运行两年来,在打造新闻学科发展新引擎、开拓新闻传播学科前沿研究新空间、探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智能传播研究智库新平台等方面积极进取,喜见成效。
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致辞
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莅临论坛现场并致辞。陈志敏副校长指出,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技术革命的突破,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WilliamHill官方网站回应智能技术大趋势、数据中国大格局、国际传播大语境、媒体深度融合大转型,从学校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建设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旨在把握智能化媒介技术革命战略机遇,推动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新闻传播学科战略转型和升级,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供新动能,在新媒体和国际传播前沿研究、融合型和交叉型高端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等方面推动创新发展。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米博华院长宣读咨询委员会名单
论坛设置了授聘环节,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米博华院长宣读了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祝建华(主任)、刘永钢、刘迎风、谷雨、陈昌凤、杨海军、周树华、隋岩、喻国明、蔡雯(委员先后按姓氏笔画为序)。由于受疫情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委员无法亲临现场。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为亲临现场的谷雨、刘永钢两位委员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
WilliamHill官方网站陈志敏副校长为刘永钢、谷雨委员颁发聘书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致辞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新媒介技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改变知识生产和学术创新的逻辑。面对这场元传播意义上的知识变革,中外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纷纷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场挑战。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聚焦国际传播领域新媒体技术革命场景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前沿问题展开探索,主要致力于新媒体理论技术社会化研究、全球传播研究、计算传播和智能舆论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型主流媒体研究四个方向领域的攻关。研究院以智能传播实验室、国际传播数据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流的新媒体技术和数据平台。
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汤景泰教授介绍并演示
国际传播数据库平台系统
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汤景泰教授介绍并演示了国际传播数据库平台系统。汤景泰教授介绍到,作为多源异构的数据平台,国际传播数据库平台系统重视对国际社交媒体、国际主流媒体、国内社交媒体和国内主流媒体来源数据的分析,具有友好的数据分析界面,可提供涉华问题知识图谱、KOL数据画像、传播关系图与节点详情等特色功能。目前,该平台系统开发了全球媒体传播关系图谱项目(Connected Global Media),通过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分析,建立“人—实体机构—内容”之间的多维立体关系,从宏观上勾勒出国际媒体传播格局,挖掘背后的传播结构与关系,识别其中的KOL作用机制和议题演化路径,通过关系范式的引入为国际传播研究提供新视角、新功能。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副院长周葆华教授主持了论坛上午的主旨演讲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周树春线上主旨演讲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周树春在题为“世界变局下的国际传播”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国际传播作为国际政治的延伸,在世界发生总体性深刻演变的时代背景下,应在坚持国家立场中体现全球站位。应在正视意识形态差异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更多地站在人类关怀的高度,努力寻求全球人文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发扬时代价值的新的人文精神,推动构建和谐、包容的人文话语,构建开放互鉴的人文共同体,以此推动世界各国在经济一体、利益共享、政治多元、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当中去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
美国西北大学Noshir Contractor教授线上主旨演讲
美国西北大学Noshir Contractor教授在线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提出重视群体语境中传播(交流)的重要性,强调对工作场所交流发生的巨大改变给予更多关注。他认为,工作环境中过去的单向邮件沟通走向了企业社会化媒体沟通,这些工作社交软件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关联和状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工作场所中网络构建方式的理解。我们现在有能力去收集并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尝试不再运用传统的回归,乃至结构方程模型,而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强大方法打造新的技术模型。我们需要改变此前无论看到什么都自动假设须用现有理论或现有方法予以解释的思想误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Claes De Vreese教授线上主旨
演讲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Claes De Vreese教授通过视频方式向与会者展示了他关于新技术的看法。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情境下媒体、卫生、司法事件中公众对于人类决策和人工智能决策的差异化态度,他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系统通过自动决策和人工智能决策比人类专家的决策被认为更有力。它意味着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民众的信任。我们之所以质疑人类自己作出的决策,是基于我们对人类作为公平和无风险的决策者的信任。公众对自动化系统作出决策的公平性和非风险有很高的信任度,这一点对企业和公共部门而言十分重要。当这些企业和公共部门采用这些技术时,要确保公共价值嵌入其中。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数据科学学院讲席教授祝建华线上主旨演讲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数据科学学院讲席教授祝建华做了题为“从数据驱动到证据为本的传播学研究”的主旨演讲。祝建华教授认为,获得数据只是研究的第一步,还需要对其进行质量甄别和整合,而证据即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角度的验证和整合后更严谨的那一部分知识,由此区分了“数据驱动”与“证据为本”的两条研究路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线上主旨演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在题为“传播革命:现在与未来”的主旨演讲中谈到,如今我们需要站在全球和时代发展的高点上重新划定学科框架和边界。他认为,影响媒体发展的四大基本维度是政府规制、市场产业、技术革命和社会安全。在媒介与“新媒介”嬗变的核心逻辑中,媒介是连接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纽带,而媒介迭代之“新”意味着为这个纽带的链接提供了新的尺度、新的内容和新的范式。他认为,传播创新的三个价值尺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流动性、社会实践的自由度、以及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把控能力。人的不断解放、权力及其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不断迭代的技术对于人的异化与驯化,是构造传播学体系的三大基本维度。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全媒体研究圆桌论坛、全球传播圆桌论坛、主编圆桌论坛三个主题论坛,于12月5日下午在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新媒体中心举行。
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助理孙少晶教授主持了全媒体研究圆桌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围绕全媒体研究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相关研究案例。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郑雯副院长主持了全球传播圆桌论坛,来自中国外文局、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WilliamHill官方网站的几位专家围绕新技术语境下的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学术见解和研究发现。
今年正值《新闻大学》创刊四十周年,本次论坛特设的主编圆桌论坛,有来自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传播与社会学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传播评论》《新闻与写作》《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中外新闻传播领域知名期刊主编、编委、编辑参与了本次的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