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线上研讨会(第三场) 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2-07浏览次数:0

  12月4日,受教育部教材局委托,WilliamHill官方网站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研讨会(第三场)在线上举办。来自全国知名新闻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会,就“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的可行性、建设方式与步骤,以及教材建设推荐名单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主持。

WDCM上传图片WDCM上传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曾祥敏教授认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是当务之急。历史、理论和方法(或实务)是教材建设的三大部分,“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应重点考虑国家和行业急需,立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充分考量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做到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教材要通过不断修订,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材建设必须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关系;二是技术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关系;三是中国特色、中国话语与国际经验、西方理论、西方话语的关系。就具体建设书单而言,曾祥敏教授认为新闻理论、国际传播、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实训四类教材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WDCM上传图片

  重庆大学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董天策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必须强调中国特色和学科科学性的协调和统一。在当今全新的信息文化生态中,教材建设的内涵与以往不同。培养创新型、探索型人才,除了传统教材资源外,必须更加重视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就教材建设的方式和步骤而言,应充分评估已有基础和条件,分期分批逐步建设,稳步推进。在社会结构、国际关系、技术环境大变革时代,需加强教材建设,处理好教材内容前沿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必须稳扎稳打,保证教材质量。

WDCM上传图片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加彪教授强调,“中国新闻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一部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教材建设可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进行。“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要体现浓厚的中国特色,同时坚持学科本身的科学性。许加彪教授建议,每本教材可由二至三个编写团队同时开展工作,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在教材名称的确定上,也可体现“中国”二字,做到历史和当代的统一,中国和世界的对话。

WDCM上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杨保军教授从前提、本体、编写方式以及需要处理的关系四方面对“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提出了见解。他认为,“中国新闻学”属于现代性新闻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性质新闻学,是社会主义性质新闻学,是以当代中国实践和未来发展为核心指向的新闻学,教材体系构建要以此作为前提和定位。当前教材建设已形成“史、论、用、跨”四大稳定结构,且以本科教材为重点。杨保军教授建议,也可将研究生教材纳入其中,教材名单可由各位专家就各自专长领域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教材内容应体现当代中国性、学术共识性、内容完整性、内容包容性以及内容前沿性,根据不同类别教材,呈现方式可具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国新闻学”教材与“马工程”教材、与各新闻院系教材之间的关系,同时需充分考量“中国新闻学”教材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WDCM上传图片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广安教授首先对新中国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和使用历史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建设“中国新闻学”教材应注意以下五点: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做好顶层设计;三是分类、分层成立教材编写专家委员会,选定编写团队,尽快启动编写流程;四是编写团队的选择应有所侧重,著名学者可担纲史论类教材主编,青年教师主要编写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教材;五是重视经典案例教材的编写。

WDCM上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邓绍根教授强调“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要注重创新性,在凸显中国新闻实践的前提下,吸收国外新闻学理论精华。一是要用新道路、新形态的理念来推动教材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回应中国问题,创新理论体系;二是将“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作为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工程,吸纳学界最新成果,推动原创性、标识性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闻学教材体系的转化;三是将“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新闻学教师教材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坚持大师、名师编写教材,建立和完善教材编写绩效评价体系、奖励体系等;四是将“中国新闻学”教材作为造就新时代新闻人才的基础工程,把教材建设作为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闻人才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实施中,需要保持编写团队精诚合作的优良传统,打造精品教材;注重一线师生调研,建立教材推荐名录,使优秀教材能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WDCM上传图片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丽红教授认为,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重视学界和业界的融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要厘清基本概念,建立逻辑起点;同时建立完整体系,规划教材建设。程丽红教授结合研究专长,对经典文献教材提出了建设意见。同时,她结合网络媒体、全媒体产业发展背景,对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前沿教材以及媒介素养教材提出了具体建议。

WDCM上传图片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陶格图教授为“中国新闻学”教材编写提出了九条具体建议。第一,教材编写要同时吸纳学界和业界经验,融合学界和业界团队共同编写教材;第二,重视案例教材编写;第三,及时更新前沿内容;第四,重视教材数字化教材数据库建设;第五,关注教材思想性、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技术性等特性的融合;第六,重视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硕教材的编写;第七,关注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领域等经典教材的编写;第八,高校媒介素养通识课程教材急需编写;第九,围绕“专业阅读书目”开展教材建设工作,形成系统化的“中国新闻学”教材。

WDCM上传图片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余清楚教授指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是巩固和铸就学科范式、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基石。在媒介技术快速更迭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材需要进行大量变革,处理好宏观与微观、传统与新兴、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余清楚教授认为,顶层设计是“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的立根之本,应将建设重点放在“强基铸魂”上。创新实践思维是“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的主要目标,教材建设可针对基础、前沿和细分领域,分门别类开设专题会议,以实现实践人才、教育人才和理论人才培养及其融合发展。教材建设要回归内容,即教材内容要把握媒介变革,立足国情,着眼未来,真正做到将学生成长与时代需求相融合。

WDCM上传图片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陈建云教授将“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的编写理念、编写体系和编写方式概括为“3-3-2”模式。就“中国新闻学”教材编写理念而言,需要处理好“特性与共性、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三大关系,可以考虑编写配套教材,形成主辅教材的结合。从“中国新闻学”教材编写体系来看,需要建设好核心教材(对应广义的新闻传播学平台课程)、专业教材(对应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和主题教材(对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三大体系,同步推进、突出重点,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从“中国新闻学”教材编写方式来看,他建议采用委托和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分批推进,争取3-5年初见成效。

WDCM上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涂光晋教授认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必须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教材内容与使用对象之间的关系;二是“中国新闻学”教材与其他教材的关系;三是教材规范性和授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四是本科生入门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之间的关系;五是教材审稿者与教材编写者、教材主编与实际撰写者之间的关系。涂光晋教授指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在把握本专业规律性、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应业界发展,并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对新闻传播行业实践的引领作用。

WDCM上传图片

  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蒋建国教授指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要有“厚度”“宽度”“新度”和“精度”。首先需加强基础型和应用型教材建设,构建扎实的教材体系,并结合基础教学工作编写相关辅助资料。在把握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新规律、新特点的同时,结合跨学科内容,注重创新,体现学科融合发展新趋势。“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要追求精品,做好选拔和评比,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经典教材不仅是教学用书,亦是科研用书。总体而言,新闻传播学科的经典教材相对较少,应当将“精品化”作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的追求目标。

WDCM上传图片

  王润泽教授对研讨会情况做了简要总结,并就“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发表了观点。她认为,“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必须要处理好教材定位这一关键问题,处理好与已有教材的关系,明晰首席专家地位。拟建设书目应根据专业特长,分领域、分专家拟定不同领域的教材建议目录。教材建设应分批分期推进,推出的教材要做到史论结合,历史与传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实现“滚雪球式”发展。在基础教材之外,可以考虑编写配套的案例教材、辅助教材、教师用书。编写团队的选择可以考虑委托、招标或其他形式,发挥每种方法的优点,调动全国专家积极性。同时,还应建立教材审查团队,制定审查标准,对教材编写进行质量验收和把关。

WDCM上传图片

  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米博华教授在研讨会最后对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彩发言表达了诚挚谢意。他指出,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受教育部教材局领导,是全国新闻院校老师的“学术家园”和“俱乐部”。通过已经完成的三次座谈会,讨论主题越来越集中,共识越来越接近,思想越来越丰富,眼界越来越开阔,教材建设轮廓也越来越清晰。教材基地拟将系列研讨会各位专家发言稿集结成册,正式出版一部《“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百人谈》,希望各位老师大力支持,提供讲稿。同时,诚邀参会专家后续提供“中国新闻学”教材拟建设名单,以形成凝聚普遍共识的“中国新闻学”教材建设目录。随着研讨会的不断推进,一定能够形成更多更好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