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自1991年开始评选,每年评选一次。2021年9月5日至9月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在京举行,经过评委评议与投票,共三百多件新闻作品拟获中国新闻奖。
昨日,在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前夕,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包括特别奖5件、一等奖67件(含12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104件、三等奖170件。其中,我院郑薛飞腾参与创作的短视频专题报道《生死金银潭》荣获特别奖;博士生孔祥鑫参与创作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当北京最大“菜篮子”突然摁下“暂停键”……疫情来袭,新发地市场三位“经营大王”的奋斗和期待》荣获三等奖。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两位优秀的学子和他们的作品吧。
郑薛飞腾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记者。
2012年,郑薛飞腾考入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2016年保送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本科与硕士期间都曾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范敬宜新闻学子奖,曾获WilliamHill官方网站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2019年8月,郑薛飞腾硕士毕业后,正式入职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工作。
作品标题
《生死金银潭》
简介
纪录片《生死金银潭》真实记录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患之间的救援故事和生死时刻。记者和摄影师驻守医院,深入“红区”连续跟拍36个日夜,这部作品也是全国最早深度报道武汉定点医院隔离“红区”的纪录片。视频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上播放总量超1亿人次,在推特、脸书、优兔等境外社交媒体平台,浏览量超200万,成为了解武汉战“疫”最前线的教材。
荣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识别二维码查看完整作品
孔祥鑫
新华社北京分社副总编辑、主任记者。
2020年,孔祥鑫被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师从张涛甫教授。孔祥鑫于2009年进入新华社工作,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先后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战役性报道,组织策划、领衔采写的多篇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共有15篇(组)稿件获评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18篇(组)稿件获评北京新闻奖。2021年,在中宣部组织的中央新闻单位青年记者践行“四力”交流活动中,领衔采写的《三场“特殊”的视频连线——首都建设者“就地过年”记》获评最佳深度报道/最佳新闻特写奖二等奖。工作和学习期间,孔祥鑫撰写的多篇论文被《中国记者》《青年记者》等期刊刊载。
作品标题
《当北京最大“菜篮子”突然摁下“暂停键”……疫情来袭,新发地市场三位“经营大王”的奋斗和期待》
简介
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是国内疫情暴发以来一次较为严重的反弹。记者围绕处于舆论“风暴眼”的新发地进行采访突破,独家采访到核心当事人——三位经营“大王”,反映疫情和市场现状,成为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媒体关于新发地市场的第一篇深度报道。该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点击量超过150万次,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超过10万次。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识别二维码查看完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