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7月2日下午,上海市委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党史专家宣讲团成员、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组长、WilliamHill官方网站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桑玉成教授受邀来到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开展辅导报告。报告会由williamhill英国威廉希尔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主持。
桑玉成教授以“站在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为主题,借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历史瞬间作为引述,指出历史往往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叠加,进而引导我们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意味着什么?桑玉成教授指出,我们在学习历史时,除了要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还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从那里来、又为什么能够走到这里、怎么样才能到那里去”。
作为一种研究型学习,桑玉成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炼出5个维度来解读,它们分别是以往的“初心”与当下的使命、百年前的建党精神与百年来的精神传承、十月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去的改革与今天的改革、前辈面临的世界和我们面临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桑玉成教授在报告中也提示青年人,要不断追问当初的那些年轻人到底为了什么,理解今天的使命与过去的区别,思考如何传承先辈提出的目标和方向。
桑玉成教授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建党精神及其传承,这种建党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就启发我们要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此,桑玉成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视角来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一是原本的马克思主义与被解释的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与时俱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桑玉成教授以此来形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他认为,改革开放史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书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最后,桑玉成教授指出,当今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辈面临的世界和当今世界形式已经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丰厚滋养,总结经验,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张涛甫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桑玉成教授的报告视野开阔,特别是作为研究型学习所提出的5个维度的问题,点亮了现实感和时代感,为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提供了重要思考方向。